|
推进高校国际合作,中外大咖在咖啡香中共话行动与成果转化实践推进高校国际合作,中外大咖在咖啡香中共话行动与成果转化实践 潮新闻 李晓旭 全网传播量2481 2024-12-06 10:34 一杯咖啡、两大环节、三位重磅嘉宾分享——12月6日,科学咖啡馆活动以“协同创新:全球视野下高校行动与成果转化的实践”为主题,邀请相关高校和产学研领域的专家开展分享交流,共同探讨全球视野下大学国际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 活动现场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高校作为知识创造与传播的核心枢纽,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推动科学技术的前沿研究,还是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社会发展的实际动力,高校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当前,国内外高校有何创新与技术转移政策?活动邀请到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荣誉副校长Prof. Jan Paul Cornelis(杰·科内利斯教授),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院长李寒莹教授,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国际合作部部长李元元博士,共同探讨全球视野下大学国际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实践。 此次科学咖啡馆活动,哥伦布协会主席、世界外交研究所高级顾问Frederic De Pryck(弗雷德里克·德普雷克),意大利罗马萨皮恩扎大学药理学教授Prof. Luciano Saso(卢恰诺·萨索教授),以及来自海内外的专家代表,共计30余人参与其中,进行互动交流。 浙江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曾肖芃为嘉宾颁发荣誉证书 现场,杰·科内利斯做了题为《大学创新与技术转移政策的里程碑——一些最佳的实践与前景(Milestones in the university innovation and tech transfer policy - some best practices and prospects)》的主旨分享。他分享了比利时在技术转移与创新领域的经验,包括产学研合作、政府支持、法规框架的建立等。 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荣誉副校长Prof. Jan Paul Cornelis(杰·科内利斯教授) “我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创新的生态系统,在大学内部有一个非常好的创新创业的环境,这是非常重要的。” 忆及近20年前比利时行业政策委员会的成立,杰·科内利斯在现场强调了推动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的重要性。 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知识转移和国际合作面临不小的挑战。杰·科内利斯在分享结尾强调:“国际化不应被阻止,大学要去不断地促进国际合作。” 李寒莹则以《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概览(An Overview of International Campus Zhejiang University)》为题进行分享,展示了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如何通过与爱丁堡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等顶尖大学的合作,促进国际教育,包括双学位项目和海外交流,显著提升教育质量,吸引众多国际学生。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院长李寒莹教授 十年间,从只有52名在校生到如今的3千余名,学校发展迅速,现在校内还有450名国际生。李寒莹介绍道,他们通过双学位或者是联合培养的方式,为学生们的发展助力。在之前实施的两次教学评估中教学质量优异,尤其在工程学科表现突出,获得美国ABET工程专业认证专家好评。项目涵盖本科生和研究生,强调跨学科合作,促进了不同学科间的交流与创新。 “我们做的就是将研究到应用,从技术到行业的产品,一条线的综合性平台。” 李元元在其分享一开始介绍道。他在活动现场做了题为《全球视野下的科技创新与合作: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国际合作的探索与实践(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Cooperation in a Global Perspectiv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Yangtze Delta Region Institute of Tsinghua University)》的主旨报告。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国际合作部部长李元元博士 不同于传统大学,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专注于技术创新与商业化,在促进技术转移与创新方面坚定不易,致力于构建全球性的合作网络。“像是我们与新加坡的大学进行了合作,每两年举行一次李光耀全球商业计划竞赛。” 李元元说道。 在一杯杯咖啡中,专家们互相分享经验、碰撞思维。本次科学咖啡馆活动还特别设置互动讨论环节,邀请在场的3位嘉宾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各自对国际间产学研合作的看法。 互动讨论环节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浙江省国际民间科技交流中心、浙江省青年高层次人才协会、科创之江百人会承办,潮新闻、《浙商》杂志协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