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和洞察 >>最新洞察 >> 调研手记 ——来自一线创业者的心声
详细内容

调研手记 ——来自一线创业者的心声

调研手记

——来自一线创业者的心声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大力发展创业既是增加就业的必须,也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释放市场经济活力、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必须。近期,我们针对创业开展专项调研,“一对一”访谈了50余位创业者。这些人里,有的名校毕业博士,有的小学没有读完;有的企业规模上亿,有的全年仅几万块营收;有的创业3年做到规上,有的辛勤30年还在摸爬滚打。他们有的自信、有的羞涩、有的坦诚、有的谨慎,但无一不怀揣希冀。每个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都是时代机遇与个人生命的交织,每条诉求建议都能聆听到创业者对山东发展的期盼。我们按群体选取了比较有典型性、启发性的三位,对他们的故事进行了记述。

青年创业:“我大概是个创业圣体”

7月7日上午,在齐鲁青创大厦,我们的访谈对象推开会议室的门,几乎是蹦跳着进来的。这个95年的“小姑娘”,本科学的播音主持、研究生学的电影,大学期间担任学生会主席,2020年从山师研究生毕业后,她先是考入新华社,在北京干了段记者,2022年回到济南,围绕青少年心理健康线上咨询开始独立创业,成立葫芦里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疫情后,青少年心理问题集中出现,借助母校山师心理学院院士团队的技术支持和自己电影专业短视频营销能力,迅速吸引一批线上用户,公司快速发展。在没有贷款的情况下,仅用3年时间,就成长为年营收6000多万元、员工300多人的规上企业。

这样的经历,“小姑娘”自己说,“恐怕是太幸运了”。但深聊之后,我们发现,她的成功并非偶然,除了创业者自身能力外,成功的每一步都有出处。

比如,创业氛围动机,“家里是经商的,创业的念头一直有。曾经我也想过考公务员,我爸说‘考那个干嘛’”。又如,创业经验积累,“第一次尝试是大一,在山师边上开了家化妆品代购小店,跟家里借了5万块,我爸让我写了个商业计划书算是‘借条’,干了一年多,赚了5万。又开了家服装店,从泺口挑了衣服来,换上自己的商标从网上卖,很快有了自己的品牌,后来被韩都衣舍收购了,挣了20万”。再如,创业赛道选择。早在大学期间,她就以青少年心理健康项目参加过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且拿了奖。在和心理学院组队参赛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心理专业知识、与技术专家熟识。后来她拍短视频、做科普账号,有不少家长主动找来咨询,“我是先有了客户才开始创业”。又比如,创业的助力。成立公司后,学校在技术方面给了她很大支持,团省委将她引入青企协和青创大厦,帮她找到合作伙伴,一起开发心理健康大模型,助力她不断提升技术服务能力,快速成长为青创新星。

工作启示:创业者的核心能力是发现商机、资源整合,青年创业工作不能只盯着理工科,如何在更多青年头脑中种下创业意识、在创业教育中给青年提供更多实战机会、引导青年准确把握时代的机遇,是做好青年创业工作必须思考的问题。

海归创业:“回国谁也不认识”

7月9日下午,在济南留学人员创业园,有个小伙儿有点特别。他穿着一件棉质大T恤,座谈开始前的功夫,半低着头,颇为局促的搓着手,第一眼就让人觉得,这人是搞“IT”的。

小韩,老家济宁,93年生,2014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毕业后到了阿里巴巴,2018年赴美攻读硕士,毕业后在硅谷干了四年技术研发,成为微软技术骨干,年薪40万美元,“干到了华人天花板”。2023年9月回国,第二年在宁波参加科创训练营,迅速拿到1000万元“种子轮”投资。“投资人想留我在宁波,但我家人都在山东,还是选择了济南,创办了双子智能设备有限公司,做AI辅助诊断等医学应用,现在公司一共6、7个人吧”。

真刀真枪干起来,问题接踵而至。既有每个创业者都会遇到的问题,比如,资金链脆弱,尽管创业就拿到了一笔数目不小的投资,但前期研发投入大,花钱非常谨慎,“招聘的齐鲁工大的毕业生,一个月才给2000多块,主要靠‘画大饼’。投资人离得远,他们也担心钱打水漂,4月份,投资人想让我去宁波,资金晚拨付了半个月,那会感觉要过不下去了,很怕资金链断裂”。也有不少是“海归”的特殊问题。比如,人脉匮乏,“To B的企业对渠道要求比较高,留学生回国需要重新构建人脉体系,像我们搞AI医疗,需要医院提供开发环境,但在济南缺乏人脉基础,只好找个小医院合作,象征性的收点费用,把原型机、团队先运转起来”。又如,制度“水土不服”,“国内课题多数有职称要求,而国外企业没有这种职称体系,评价个人能力就看在公司做到什么职位,每个公司会互认,现在申报课题就比较麻烦”。再比如,政策“空挡”,“目前人才评定,在国内企业拿高薪可以认定人才,但是作为创业者,过去在国外拿高薪却难以用来认定”。

关于建议,小韩也提了两条。第一,给海归创业者更多资源对接的渠道。“市科协前不久把留学生组织起来搞了一次活动,我觉得很好,我们非常缺这种联系的机会,需要更多的社群”。第二,多引进一些专业的孵化器。“政府要出钱引进一些像‘大疆教父’李泽湘这样的专业团队,让他们出品牌和运营,教创业者创业思维,让创业者们能搭建起一个创业圈子”。

工作启示:海归留学生的人脉问题是共性问题,几个留学生都有提及,对此我们跟人社部门也做了交流,他们反映“服务跟不上,根子在于谁回国、谁创业的信息难掌握”。可以考虑从企业注册环节入手,收集信息、建立对接,帮助海归人员更好实现本地资源网络搭建。

草根创业:“咬着牙解决问题”

7月10日下午,在济南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我们来到山东蒲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访谈的王总,是公司联合创始人,老家临沂,37岁。2013年山东大学齐鲁软件学院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在济南积成电子工作了7年。2022年初,和几个同事一起辞职创业,做新能源发电自动化产品和系统集成研发。现在公司有20多个人,30%以上研究生、40%本科,40%以上有10年以上新能源经验,今年合同额已接近1000万,研发投入占营收10%左右。

谈话中,他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技术创业者务实解决问题的态度。创业初期,缺钱,他们就零散接项目、积累资金,攒了3年。有点规模了,遇到市场准入问题,“能源行业客户大多是国企,对资质有要求,当时入围要有200万合同额、实缴资金达到一定规模,我们都做不到,就得想办法。资金规模问题,找合作方,我们让利、让他们垫资。合同额到不了200万,就找以前的甲方商量,把5个合同合成一个;有的项目不挣钱,但是为了要合同额,我们也咬牙做”。

“创业就是问题摞问题,再一个个拆解问题”。眼下,他依然有不少待解难题。比如,“公司起步时就几个熟人,大家比较默契;现在有规模了,企业怎么管理、员工怎么激励、股权怎么分配,几个创始人都是技术出身,这些都不懂”。又如,融资不敢用,“一些认识的想来入股,但我们对融资不太了解,不敢融。需要大量垫资的大项目做不了,现在最多接300万的项目,开发票交税39万、中介机构中标服务费十几万,启动前也得先垫60万”。

临走前,王总向我们提了几个建议。一是希望多给中小企业一些能证明实力的资质称号、平台奖项。“资质是个硬门槛,你挂了什么头衔,国央企都还比较重视”。二是希望有更多直接订单机会。“现在是大企业接单再外包转发,希望国央企能释放更多三产订单资源给小微企业直接做”。

工作启示:创业者最善于解决问题,但我们希望他们更少遇到问题。创业支持既要铺“垫脚石”,帮中小企业增加市场认可度和竞争力;也要搬“绊脚石”,砍掉一些门槛资质限制,少一些“凑订单”的麻烦;还要给“点金石”,对技术创业者多会遇到的管理难题,还需进一步加强辅导,帮助提高现代企业管理能力。

 

 



邮箱:

info@aceie-europe.org  

地址:

欧洲:Avenue Louis Schmidtlaan 29,          1040 Etterbeek, Belgium (比利时)


中国: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

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万寿路2号B1座


seo seo